必搏体育贵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贵港市文化 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贵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港市自然资源局 贵港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贵港市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贵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贵港市文化 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贵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港市自然资源局 贵港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贵港市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贵港市文化 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贵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港市自然资源局 贵港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贵港市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港市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足球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中国”行动,加快推动实施《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根据《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 自治区体育局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 体育总局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桂建规园〔2021〕2号)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市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以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居住社区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为契机,将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促进全民健身需要为出发点,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必搏体育,抓紧补齐社区体育设施短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新模式,形成示范引导效应,为足球运动在我市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设施基础。
(一)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根据社区人口数量、群众需求、建设条件、服务半径,合理确定建设场地,客观评估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布局,摸清家底,找准短板,科学合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以群众健身、足球普及为导向,以群众身边的足球场地为重点,大幅提高足球场地设施的覆盖率,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参与足球运动。
(三)试点先行,持续推进。在摸清底数,制订足球场地建设规划方案,选定1-2个先行试点,经总结评估,形成一定经验后全面推进。
(四)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政府提供政策清单,破解建设难点,通过向上级申请及市、县级财政补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激发建设足球场地积极性。
2022年,按照全市社区足球场地建设专项规划推进社区足球场地建设试点,系统补齐城市体育设施短板。
2025年,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实现新建居住社区内至少配建一片非标准足球场地设施,既有城市社区因地制宜配建社区足球场地设施。
2035年,市中心城区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城市街道内配建一批标准足球场地设施,营造热烈的足球运动氛围,形成具有贵港特色的体育文化。
按照“近远期结合、社区全覆盖”的原则,加快制定全市社区足球场地建设专项规划,统筹安排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布局选址,因地制宜补足城市足球场地设施短板,在每个具备条件的街道、社区建设相应足球活动场地,方便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就近参与足球活动,形成社区全覆盖的“15分钟城市居民活动圈”。
2021年12月底之前,形成全市社区足球场地建设专项规划成果;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底,持续做好专项规划实施并科学指导社区足球场地选址布局和建设。(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统筹协调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布局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探索制定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相关标准,制定完善相关绿色通道政策。
2021年12月底之前,形成较完善的推进方式、工作机制、管理模式;2022年至2035年,持续优化完善建设运营模式。(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建立奖补机制,突出社区足球场的公益性。(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市住建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利用闲置场地新建改造社区足球场地。紧密结合城市修补修复、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充分利用城市荒地、闲置地、非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公共场地,创造条件建设小型多样的足球场地设施。鼓励各县(市、区)、各单位修缮改造其他场地,验收合格后按照现行足球场地相关规定进行运营、维护和管理。
2025年12月底之前,各县(市、区)新建或者改造完成足球场地100块;2026年至2035年,按照规划每年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足球场地。(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
2.利用城市绿地复合建设小型足球场。在不降低生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鼓励在公园绿地、城市生态带、生态绿地、城市高架桥下绿化用地中复合建设小型足球场。
2025年12月底之前,新建或者改造完成足球场地20块;2026年至2035年,按照规划每年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足球场地。(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利用城市沿江两岸空地复合建设小型足球场。在满足城市防洪及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管控要求前提下,鼓励在江河湖库管理范围外的空地中复合建设小型足球场。
2025年12月底之前,新建或者改造完成足球场地20块;2026年至2035年,按照规划每年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足球场地。(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大力推进小区和单位内足球场地建设。落实新建规划小区(含城市更新项目)原则上配建一片非标准足球场地设施,鼓励复合利用小区内公共场地建设足球场;充分利用企业自有用地,因地制宜改造一批标准或非标准足球场地设施。
2025年12月底之前,改造完成足球场地30块;2026年至2035年,按照规划每年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足球场地。(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市城市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重点支持中小学校园足球场地建设。根据学校规划布局及校园建设用地面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坚持因地制宜建设校园足球场地设施。原则上规划新建中小学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和《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的要求配套建设校园足球场地。鼓励通过改(扩)建有场地条件的学校进行建设校园足球场地。
2025年12月底之前,改造完成足球场地20块;2026年至2035年,按照规划每年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足球场地。(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
6、强力推进专业足球场地建设。在已有规划中明确提出在规划体育用地中优先考虑足球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及单位、企业,建设比赛和训练足球场地,保障贵港市足球事业持续发展。
2025年12月底之前,改造完成足球场地10块;2026年至2035年,按照规划每年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足球场地。(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
(一)方案制订阶段(2021年8月底之前)。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体育总局相关工作要求,编制我市足球场设施建设工作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全市施行。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建立项目清单,细化项目安排,明确建设时间和完成时间,落实实施主体。
(二)重点示范阶段(2021年9月-2022年12月)。选定1-2个先行试点,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开展全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工作评估,形成试点工作总结,为下一步推进我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出台相关保障措施、政策,建立社区足球场地建设长效机制。研究完善推广全市社区足球场地建设专项规划,统筹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布局选址。
(三)全面推进阶段(2023年1月—2025年12月)。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按照实施方案中明确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全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并同步对建设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和督查,完成城市社区足球场地建设任务。
(四)文化培育阶段(2026年1月—2035年12月)。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按照规划每年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足球场地。逐渐实现市中心城区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城市街道内配建一批标准足球场地设施。营造热烈的足球运动氛围,形成具有贵港特色的体育文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提高站位和思想认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足球改革发展为契机,积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要将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列入本地重要民生工程、城市更新、全民健身等重点项目。
(二)明确工作职责。市教育、文广体旅、城市管理、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要统筹安排好本系统市、县两级建设任务,制订建设计划,并督办指导协调各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有序推进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各县必搏体育、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本辖区社区足球场地建设工作,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保障,采取适合本辖区实际的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模式,确保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三)强化督查考核。将推进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市人民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和目标考核内容。建立考评工作机制,制定考评办法,明确考核部门、考核内容、考核时间等。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要加大对相关部门推进建设工作的督查力度必搏体育,跟踪督查建设任务落实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影响建设进程,特别是未按时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四)开展宣传引导。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广足球运动、传播体育文化、振奋城市精神,带动形成全动新热潮。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引导,增进社会公众对试点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做好公众咨询、公众意见征集等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为顺利推进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